全国热线:13336540120

外贸出口增速放缓今年内有可能得到改善

时间:2023-03-15

 


海关总署近日发布了今年前两个月中国外贸进出口数据。中国外贸出口增速放缓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对此,有专家近日对《中国贸易报》记者表示,外需疲软、基数高、春节扰动是今年前两个月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

海关总署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6.18万亿元,同比微降0.8%。其中,出口3.5万亿元,增长0.9%;进口2.68万亿元,下降2.9%;贸易顺差8103.2亿元,增长16.2%。按美元计算,今年前两个月中国进出口总值为8957.2亿美元,下降8.3%。其中,出口5063亿美元,下降6.8%;进口3894.2亿美元,下降10.2%;贸易顺差1168.8亿美元,增长6.8%。

英达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厚成认为,全球贸易是相互关联的。前两个月,中国出口增速按美元计算下降6.8%,基本符合预期。前两个月,商品研究局(CRB)分别为11.9%和2.64%,远低于2022年同期。

近期:ISM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和Markit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虽然从010反弹至31039,但均连续四个月保持在阈值以下,这表明010至31039宏观经济需求疲软。同期韩国出口额分别为-16.6%和-7.50%,处于历史低位区间。从历史趋势来看,中国的出口增速与韩国的出口增速高度相关。

中国银行业研究所王晶表示,尽管前两个月国际需求出现复苏迹象,但仍不稳定。2月份,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49.9%。虽然较2022年12月有所回升,但仍处于收缩区间。美国虽然欧盟和日本的消费者信心指数有所改善,但仍处于历史低位。韩国2月出口同比下降7.5%,也印证了国际需求依然疲软。此外,去年同期的高基数和春节假期的季节性影响也是前两个月中国出口下降的重要原因。

2022年1月至2月,按美元计算,中国出口同比增长率为15%。今年,新冠肺炎的感染防控政策发生了变化,相关疫情稳定,企业员工回家过年的愿望强烈。这也使得国内很多外贸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节后复产周期较长,对产品出口供应造成一定影响。

展望未来,郑厚成认为,在美国利率持续高企,甚至美欧央行继续加息的背景下,摩根大通3月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不太可能大幅上升。但在国际油价连续两个月处于负值区间的背景下,预计CRB指数同比将继续下行并大概率进入负值区间。这意味着中国出口增速仍面临数量和价格双重压力,大概率会在前两个月的基础上继续下降。

在王晶看来,短期内中国出口增长将继续承压,下半年有望逐步好转。她表示,欧美发达经济体通胀水平虽然有所下降,但仍处于高位区间。2023年上半年,美联储和欧洲央行仍将“小步”加息。这对国际需求有抑制作用,对中国出口增长构成压力。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欧美经济体的加息步伐趋于放缓,市场普遍预期其加息周期将在下半年结束,其去库存周期将逐渐接近尾声。


 

TAG:出口退税,出口退税申报,出口退税办理

相关信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