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热线:13336540120

十年,自贸试验区走向三个“提升”

时间:2023-03-06

 


2023年中国迎来自贸试验区建设十周年。“十年来,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实践,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大量改革开放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充分发挥了自贸试验区作为改革开放试验田的作用。”3月2日,在国新办举行的主题为“权威部门开放”的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部长王回顾自贸试验区十年发展,言语振奋。

着眼未来,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快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实施自贸试验区升级战略。“实施好这一战略,关键是要在‘升级’上下功夫,以国际高标准试点推进制度开放,充分发挥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探索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新路径。”3月2日,商务部部长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


磨一把剑,出鞘需要十年。

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新时期党中央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举措。自2013年9月上海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以来,今年恰逢十年。目前,全国21个自贸试验区已基本形成覆盖东西南北的改革开放创新格局,海南自由贸易港也已起航。

对于自贸试验区作为改革开放试验田的作用,从三个方面解释,自贸试验区已经成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先导力量。自贸试验区出现了很多“第一”。比如在自贸试验区推出首个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迈出了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第一步。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共缩减7次,条目越来越少,从最初的190项减少到目前的27项,制造业条目减少到零。服务业的开放不断扩大,意味着开放的领域越来越宽。海南自由贸易港还推出了首个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实现了服务贸易管理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自贸试验区成为深层次改革的先锋。率先实施“证照分离”,率先实施外商投资准入制度改革,建立国内首个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创建首批自由贸易账户。很多第一都是在这里实践探索,然后复制到全国。目前,自贸试验区已向全国复制推广278项制度创新,涉及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开放创新、事中事后监管、国企改革等领域,促进了改革红利的持续释放。

自贸试验区也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示范。依托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吸引全球优质资源要素,推动高端产业不断集聚。2022年,21个自贸试验区高技术产业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53.2%,增速远超全国平均水平,吸引和集聚功能突出。各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围绕自身战略定位和区位优势,不断增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能力。


搞好三个“促进”探索对外开放新途径。

下一步,如何继续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实施自贸试验区推进战略?

提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关注贸易与投资、政府采购、知识产权、环境等重点。提高改革系统集成和协同创新能力。加强跨部门、跨领域、跨行业统筹,增强先行先试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顺应当前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的趋势,在提高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制度整合和创新。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领域,探索制度创新,以制度创新加快现代产业建设体系,维护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TAG:工商注册财税,出口退税,出口退税办理,出口退税申报

相关信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