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5
谈到跨境电商财税合规转型,大家第一反应通常是:亚马逊、店群、私户流水、买单出口、无票等等。诚然,这些是行业的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在此前的一系列文章中,从思维框架、方法论和案例,已经提供了全面的论述。但是对于独立站而言,在考虑财税合规转型时,需要特别注意不能单一聚焦“合规”,否则可能局限了关于转型的思考深度,在战略层面对公司发展造成约束。
一、独立站:不仅仅是“跨境电商”
相对于大部分亚马逊卖家而言,独立站公司在商业模式上往往更加丰满,体现在几个方面:
1、业务特点方面。
独立站在产品研发、供应链管控、流量运营、品牌建设、售后服务等方面,要求更加全面的能力和资源。
2、随着业务的成熟,独立站的公司价值,更具备长期的想象空间和发展前景。
但这意味着,发展过程中可能面临着更多的摸索过程,缺乏成熟可借鉴的经营模式,需要更多的创新和突破。
3、独立站公司流程更加复杂,人员素质普遍更高、团队能力更加综合、组织架构更加复杂,相应的收入结构、成本分布和资源配置更加复杂。
4、独立站的发展过程,通常会和资本产生交集,一方面需要考虑业务发展,另一方面也需要考虑融资、投资人关系、股权激励等深层次问题。
综合上述特征,我们认为:独立站从商业模式上,更类似于如入日中天的新消费公司和新科技公司,而非典型意义上的跨境电商或者外贸企业。 不同之处在于,面向全球市场的独立站,需要在业务模式上,引入跨境合规和监管考量。
二、财税合规:标准化方案的潜在影响
合规转型,通常会对业务流、资金流、税务流、核算要求作出调整和改变。很多时候,也需要对公司组织架构、股权结构作出一定的变动和安排。我们看到,市场上存在诸多标准化合规方案(“财税合规1.0”、“财税合规2.0”、“香港公司架构”、“1039方案”……),专注于解决当下的合规困境。但是,对于独立站而言,如果单一聚焦“财税合规”本身,容易造成“大脚适应小鞋”,使中长期战略规划向当下合规诉求做妥协。导致公司的商业模式进化、经营风格养成受到限制。长期来看,公司的业务越具有独特性,与标准化方案形成战略冲突的几率越大。对于独立站而言,独特性和差异化,恰恰是公司的精髓和价值所在。我们不应忘记,我们的追求并非合规本身,而是在合规框架下的长期发展。
TAG:跨境电商财税,工商注册财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