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25
受国际集装箱运输需求持续旺盛、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导致海外物流供应链受阻、部分国家港口严重拥堵、苏伊士运河受阻等因素影响,国际集装箱航运市场供需失衡,集装箱船舶运力紧张、航运物流供应链诸多环节价格偏高已成为全球普遍现象。然而,持续了15个月的上涨行情在去年四季度开始走下坡路。尤其是去年9月中旬,由于缺电,大量工厂限电,高昂的海运费迫使外贸企业减少出货量。集装箱出口量增幅从高点回落,行业“一箱难求”的焦虑率先缓解,“一舱难求”也趋于缓解。集装箱行业大多数上下游企业都对今年的市场做出了谨慎乐观的预期,判断去年的情景今年不会再出现,将进入调整期。
海铁联运逆势增长
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港口货物总吞吐量75.8亿吨,同比下降0.8%,外贸货物吞吐量22.7亿吨,同比下降3.7%。一季度港口集装箱运输受春节传统淡季和疫情影响,运价开始回落,增速普遍放缓,外贸集装箱舱位出现空置。沿海各大港口企业均表示,疫情下,道路集疏运严重受阻,整体运输成本明显上升,供应链不畅导致工厂出货量减少,集装箱卡车进出港受限,集装箱货源短缺,船公司临时变更航线,各地防疫政策差异,给港口生产组织带来巨大挑战。5月份以来,随着疫情的减弱,主要港口的海铁联运业务快速恢复,不仅弥补了一季度的亏损,而且大部分港口同比大幅增长。
“与港口货物吞吐量下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上半年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和海铁联运呈现平稳增长。”李牧原指出,上半年沿海港口海铁联运平均同比增速接近20%。受疫情影响的几个港口也实现了海铁联运的逆势增长,如上海港、盐田港、大连港、广州港等,均实现了大幅增长。根据集装箱行业协会中国年对11个海铁联运主要港口的统计,沿海主要港口完成海铁联运标准箱421.7万个,海铁联运占比从比例年普遍增长23.6%。“许多港口都受到了疫情的影响。虽然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速放缓或保持基本平衡,但海铁联运同比增速大多超过两位数。”李牧原表示,疫情影响公路集疏运,铁路集疏运优势凸显,再次证明了多式联运对我国物流链和供应链安全稳定的重要作用。
中欧类显示韧性。
日前,首列中国中欧列车线路,——中欧列车(重庆),突破万列,意味着中欧列车成为中国与欧洲合作发展的重要桥梁,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最新数据:今年1-7月中欧列车共开行列车8990列,发送货物86.9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3%和4%。其中,7月份开行列车1517列,发送货物14.9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11%和12%,均创历史新高。在全球疫情的严重冲击下,集装箱行业不仅努力保证港口运输效率,拓展海铁联运,还通过日益成熟的中欧班列,积极维护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
“在今年上半年的低谷期,中欧班保持在1100以上,是最近三年的高水平。5、6月份开始重新进入1300多趟的历史高位,7月份继续增长,达到历史新高。开行列车超过1517列,集装箱运量环比增长14.9%。”李牧原介绍。中欧列车平台和运营公司普遍表示,“五一”假期后,中欧列车开行数量逐渐回升,目前市场总需求基本恢复。从4月到5月,欧洲港口的拥堵也促使一些流失的客户回流中欧班。
TAG:出口退税代理,出口退税平台,出口退税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