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热线:13336540120

出口欧美受限,光伏再迎变局?

时间:2022-07-28

 


在“双碳”目标和全球清洁能源加速应用的背景下,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体系,逐步推进能源互联网建设是必然选择。As中国新能源电力,光伏行业突出的低碳环保属性迎来了快速发展期。即使面对原材料价格上涨、疫情反复等不稳定因素,光伏行业需求依然旺盛。2021年全球光伏装机容量增长150-160 GHz,同比增长22.58%。


预计未来光伏装机需求将保持高速增长。根据国家能源网的数据,2023-2024年全球光伏装机需求将达到270GW和320GW,同比增长23%和19%。原材料价格高,光伏装机量不减。受需求影响,光伏上游原材料价格也有较大幅度上涨。2021年以来,在大宗商品涨价、阶段性能耗控制、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下,硅材料价格持续上涨,进而带动产业链成本上升。今年以来,国内外市场需求旺盛,提高了硅片制造企业开工率;此外,随着硅片制造企业的扩张,对硅材料的需求被进一步刺激,导致硅材料供应持续紧张,产业链成本居高不下。


同时,光伏玻璃、EVA材料、铝、钢材等关键原材料价格上涨。也急剧上升。到今年6月底,182/210单面和双面组件平均报价为1.98-2.04元/瓦,年初至今涨幅5%。年初以来,EVA颗粒、硅材料和光伏玻璃价格分别上涨31.1%、24.1%和14%,推动下游硅片和电池年内上涨18.8%和11.1%。随着上游价格一再上涨,业界难免担心运营端的压力会导致光伏电站项目延期或取消,进而影响环球太阳能的建设。但从相关数据来看,影响较小。今年上半年,全球光伏产业链主要环节(多晶硅、硅片、电池及组件)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同比增速超过45%。从装机容量看,今年上半年光伏发电装机容量30.88GW,同比增长137.4%;今年上半年,出口总额为259亿美元,同比增长113%。


高需求推动光伏出口高速增长

海外市场光伏需求激增主要受全球能源转型影响。不仅是欧美传统市场,亚太、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的光伏装机需求也在持续大幅增长。从进口规模来看,欧洲一直是中国光伏组件出口的最大海外市场。光伏InfoLink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向欧洲出口40.9GW,较上年的26.7GW增长54%,占中国光伏组件出口总量的45%。


截至今年5月底,欧洲已有7个国家从中国进口超过1GW的光伏组件,其中荷兰作为欧洲主要转运港,进口光伏组件16.5GW,同比增长100%。PV Infolink预测,2022年欧洲市场对光伏组件的需求将超过55GW,乐观情况下或将超过65GW。俄乌冲突爆发后,欧洲面临前所未有的能源危机。一方面,北溪2号已经无限期停建;另一方面,随着冲突的升级,欧洲的能源供应面临越来越大的风险,天然气、煤炭和原油的价格都在飙升。能源供应不稳定让欧洲更渴望改变能源体系。目前,欧盟计划到2030年至少增加420兆瓦的额外光伏装机容量。

在新兴市场方面,受益于之前的光伏产品免税政策,第一季度,印度进口了810万吨。


在出口创出新高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欧美已经采取实际行动振兴本土光伏制造业,实现光伏供应链多元化。就美国而言,是全球除中国以外装机量最大的市场,也是第一个频繁对中国光伏产品采取贸易保护政策的国家。从2011年到2021年,从美国直接进口的光伏产品金额下降了86%。今年以来,美国中国光伏贸易政策密集出台,呈现长期紧缩的特征。010年2月-31039:光伏电池及组件210关税延长4年;6月,宣布在未来两年内免除从东南亚四国进口的光伏产品关税。同样,欧盟正在制定一系列绿色标准,提高光伏产品的市场准入门槛。虽然绿色门槛仍然“迫在眉睫”,但目前中国光伏产品已经在欧洲一些国家遭遇绿色碳壁垒,如法国的碳足迹要求认证、瑞典和意大利的环保产品声明等。这些政策的制定将有助于欧洲制造商增强竞争优势,减少对以中国为主的光伏组件进口国的依赖。


面对新形势带来的挑战中国光伏制造企业应积极调整发展战略。目前中国光伏企业海外产能仍集中在东南亚。美国东南亚光伏产品“关税豁免”,或利好部署东南亚光伏组件生产并通过东南亚出口美国相关中国光伏企业。但中国企业要想获得长远发展,还是需要不断开拓海外市场,关注空白市场,分散市场布局。


对于欧盟的绿色壁垒,业内人士表示中国企业需要加快光伏产品碳足迹的核算方法,完善数据库,推进中欧光伏产品碳足迹方法论的协调与互认。为了满足欧洲国家的碳排放要求,光伏企业使用了不同技术类型和制造商制造的硅材料来减少碳排放。此外,从光伏制造产能来看,欧美大部分产能仅覆盖少量多晶硅和组件产能,硅片和电池产能严重短缺,因此没有建立完整的产业链。以及中国光伏制造企业凭借晶体硅技术和成本控制优势,2021年全球产能和产量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硅片占比分别为98.1%和97.3%,电池片占比分别为85.1%和88.4%;巨大的比例更加突出中国光伏制造产业链的完整性。


总体来说,虽然欧美在光伏制造产能上寻求一定程度的战略自主,但中短期内仍难以对中国光伏构成实质性威胁。但是中国企业要看到欧美在技术研发方面的优势,从长远布局加强对新技术的研究。


 

TAG:深圳出口退税,欧美出口退税,出口退税公司